中医中药百科网【官网】

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|网站地图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 时令养生

冬季用药,饮食

  • 中医中药百科网 www.zyzybk.com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2-26 16:44:49
  • 来源:中医中药百科网

冬至以后日照变少,气温大幅“跳水”。冬至和接下来的小寒、大寒这三个节气,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段,因此民间把这三个节气合并称为“隆冬”。

注意防寒,护住心脑

冷空气吹来了丝丝寒意,也带来了一大波疾病。由于天气寒冷,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弱,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随之衰减,正是病邪乘虚而入之时。因此,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,及早防范,以免殃及身心。尤其要注意预防下列三大疾病:

卒中: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,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,导致全身血管收缩。同时,气温较低时,人体排汗减少,血容量相对增多,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高,促发脑溢血。因此,首先要重视原发疾病的治疗,其次要警惕卒中先兆,一旦出现突然眩晕、剧烈头痛、视物不清、肢体麻木等征兆,应及时就医。

心脏病:寒冷会增加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,血黏稠度增高,易导致血栓形成而阻塞冠状血管,导致心肌缺血、缺氧,诱发心绞痛,重者发生心肌梗死。因此,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、被褥,以防寒冷侵袭。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,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、降脂、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、缺氧药物。

消化道溃疡:由于寒冷刺激,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,致使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,胃酸分泌增多,进而刺激胃黏膜,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,造成胃自身缺血、缺氧,从而诱发胃溃疡或旧病复发。因此,要注意饮食调养,膳食以温软淡素、易消化为宜,做到少食多餐、定时定量,忌食生冷,戒烟戒酒,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。

药补相助,防病延年

冬令气候趋寒,天地阳气潜藏,应之人体,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。在这个阶段,人类不仅在起居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暖,还应重视中药的补养。

中药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,护后天之气为主。所谓“先天之本”,即肾为先天之本,生命之根。肾气充盛,机体代谢能力强,人的衰老速度缓慢;所谓“后天之气”,指脾胃为后天之气,又是气血生化之源,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。所以,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护脾、养肾为重点。用药原则应遵循:多补少泻;药宜平和,药量宜小;注重脾肾,兼顾五脏;分类论补,调整阴阳;掌握时令,观察规律;多以丸散膏丹,少用水煎汤剂;药食并举,因势利导。如此用药方能补偏救弊,防病延年。

睡“子午觉”,身心同养

这段时间,阳气潜藏、阴气盛极,万物活动趋向休止,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,为来春生机勃发做着准备。中医说“冬时天地气闭,血气伏藏,人不可作劳汗出,发泄阳气”,意思是叫我们要早睡晚起、日出而作,潜藏阳气、御寒保暖是这段时期内的养生重点。因此,大雪及冬至时节应做到早睡晚起,待阳光出现再外出活动。

中医说“起居有常,养其神也,不妄劳作,养其精也”,即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,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。尽量做到“行不疾步、耳步极听、目不极视、坐不至久、卧不极疲”。

冬至前后睡好“子午觉”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,除了保证夜间睡眠,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,但要避免睡时着凉。其次,要注意防风防寒。再次,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,以利阳气的生长。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,避免运动过度损伤阳气。可选择进行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动静结合的运动。

审慎调食,合理多样

在我国素有“冬至如大年”的说法,因此各地在冬至期间都流传着不同的饮食风俗。然而,享受美食的同时,如果还能兼顾营养的搭配,那无疑更加健康。养生专家建议,大雪、冬至时节的饮食搭配宜多样,谷、果、肉、蔬合理搭配,适当选用高钙食品。同时,食忌过腻,即是说不宜吃太过浓浊、肥腻和过成食品。具体来说,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考虑饮食养生:

1.多吃坚票:如花生、核桃、板栗、榛子、杏仁等。虽然坚果的油脂成分多,但都是以不饱和脂肪为主,因此有降低胆固醇、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。此外,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、矿物质、纤维素等,并含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,对抗老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。同时,吃坚果还有御寒作用,可以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。

2.饮食宜多样化、清淡:冬季不宜吃过于肥腻或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,过食辛辣只可导致内热积聚,郁热上冲。过食羊肉、狗肉等肥甘厚味,易导致饮食不化,聚湿生痰。饮食上遵循“三多三少”原则,即蛋白质、维生素、纤维素多,糖类、脂肪、盐少。

3.审慎调食:中医将冬季适宜的补益食品分为几大类。

温补类食物,如鸡、羊肉、牛肉、鲫鱼等,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,容易上火;平补类食物,如莲子、芡实、苡仁、赤豆、大枣、燕窝、蛤士蟆、银耳、猪肝等,这些食物既无偏寒、偏温的特性,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;滋补类食物,具有滋阴益肾、添精补髓的功效,主要有木耳、黑枣、芝麻、黑豆、猪脊、海参、龟肉、甲鱼、鲍鱼等。冬令时节饮食调理,要针对不同的个体,相应选择适宜补益的食品,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。

“三九”敷贴,冬病冬治

关注中医养生的老百姓都知道,夏季有“三伏贴”,其实冬季还有“三九贴”。“三九贴”是“三伏贴”的延续,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长期咳嗽和哮喘患者。

三九贴的应用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,冬至日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日子,阴至极则阳生。从冬至开始,阳气开始复生,此时采用“随而济之”的补法,即在冬至日,白芥子、细辛等温阳之药贴敷与相应的腧穴,能起到助阳的作用,不仅能巩固夏日“冬病夏治”敷贴的效果,还能控制疾病的发作,达到冬夏皆治,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。

更多古今名医

明代名医--张景岳

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(1563-1640),又名张介宾,字会卿,别号通..[详细]

更多古今名医

明代名医--张景岳

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(1563-1640),又名张介宾,字会卿,别号通..[详细]

更多最新推荐

健康养生